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大号 >> 大号发展 >> 正文 >> 正文

俄乌战场上的民版ldquo军用物资

来源:大号 时间:2022/6/4
北京酒渣鼻哪个医院好 http://pf.39.net/bdfyy/bdfzd/210310/8733705.html

转一篇好友CPQ友情文章,俄乌战争已经打到第三个月了,前些日有一个相关消息很有意思,说是俄罗斯各界民众发起众筹,给前线部队购置了各种军事装备,包括但不限于防爆对讲机、DJ牌无人机,某世界公司良心想的平板电脑,狩猎用步枪热成像瞄准镜,松下的户外笔记本电脑,移动硬盘,太阳能电池板以及……便携式喷墨打印机。前面几个好歹还能猜到拿去干啥,最后一个笔者差点连脑补都补不出来,后来有相关文字报道说,喷墨打印机是拿来打印地图的,这个实在是有些好笑了。

带笔记本电脑上前线也就罢了,带打印机这是……

说起来,若放到十年乃至二十年前,部队“信息化建设”时用上这些个玩意也没啥好奇怪的,这次俄罗斯民众集资购买的松下户外笔记本电脑,和年美军攻打伊拉克时使用的是同款,当然毕竟都快二十年过去了,现在的型号功能肯定强大了许多。至于DJ牌无人机嘛,拿来打城镇作战当耗材也是可以的,至于平板电脑,考虑到良心想和美国的关系,实在不明白俄军为啥要良心想这个牌子的了,以及既然都有平板电脑了,那干嘛还要打印地图呢……实在想不通。

其实在大约十年前,美国等北约国家的军队也曾经尝试过用改造后的手机、平板电脑等民用信息终端作为单兵乃至班组信息化的终端,美国陆军先后测试过摩托罗拉、苹果、三星甚至是HTC等品牌的智能手机,对其进行相应的改造,去除民用互联网接入的硬件设备,替换成为接入军用局域网的通讯模块,此外还要加装包含有防水、防震及电磁屏蔽功能的新外壳,除了硬件外,手机终端内的软件也要进行更换,增加一些与作战行动有关的软件,包括但不限于为狙击手解算风向和风速的应用软件和为迫击炮放列解算射击诸元的软件。

有了美军的起头,当时整个西方世界自然都会跟风,加拿大陆军自然是拿彼时还颇有市场占有率的黑莓手机进行相关改造,新加坡也用三星手机进行了相关尝试。有意思的是,当时新加坡报纸还宣传说,那个基于手机终端的新国未来士兵系统是一对男女高中毕业生主导设计的,看来天才少年的科幻故事还真是在东方国家受欢迎……

美国陆军先后测试过将三星和摩托罗拉等手机改造成单兵信息化终端

不过,西方诸国这种尝试后来很快都没了下文,一来是因为后来世界手机市场经历了大洗牌,上面提到的很多手机品牌都生存不下去了,手机毕竟是民用市场占大头的,本体发展不下去了,军队还要采购的成本优势也就消失了。另外,手机的软硬件环境毕竟不是为了军用设计的,要和那些重型武器上的“信息化单元”进行有效的互联互通,还是有诸多技术问题的,虽然不是不能解决,但这样改了硬件改软件,成本不断累积,也就不比重新设计一套单兵信息化系统便宜多少了。

民用货摇身一变

于是大约在五年之前,有志于建设信息化地面作战力量的各主要国家还是改弦更张,重新设计专门的单兵信息化系统。而且毕竟时代不同了,上世纪末美国搞“陆地勇士”,以色列搞“在线士兵”时,基本上就是要把不止一台笔记本电脑的各种硬件尤其还包括一个大号锂电池板“拆开来穿士兵身上”,于是不仅增加了很多额外负担,而且还连着一堆电线,以至于被形容为“穿着一身电线的行头上战场”,自然是很十分非常不方便的。如今不一样了,各国可以根据自身需要,研制一个军用的平板终端,软硬件环境可以自始就与重武器上的信息化设备匹配,另外智能腕表和VR眼镜技术的出现,使得研制这类军用腕表式和头戴式信息感知/传输设备成为了可能,实际上各国也都是朝着这个方向去做的,进度各异罢了。

实际上,俄罗斯也早就官宣自己有了这类“未来士兵系统”,也就是“战士”系统,包括平板电脑式单兵信息终端,头戴式感知/信息传输设备,集成在AK-12突击步枪等轻武器上的智能瞄准/敌我识别系统等等。年,“战士”系统就交付俄军驻叙利亚的特种部队进行战场测试了,年1月,俄罗斯陆军司令宣称俄军已经装备有八万余套“战士”单兵系统,并且在当年的国际军事比赛中,向包括我军在内的各个参赛队展示并且给各国参赛队试穿了“战士”系统,可是这次乌克兰战场上,号称有近十万套的“战士”系统连根毛都没见……。俄罗斯陆军甚至还展示了更加科幻的“战士”II单兵系统,差不多就是人形钢铁侠了,当然,那也就是看着厉害而已,也没指望现在就拉上战场用。

那么高大上的东西,红场阅兵有,战场前线无……

这样的也就算了

俄罗斯本来是想要买法国的FELINS系统的,怎奈法国人宰得太狠……

早在谢尔久科夫时期,俄军就着手开始了单兵信息化系统的建设,甚至一度要购买法国的FELINS步兵信息化系统,但法国人实在太“黑”,逼着俄方连FAMAS自动步枪也要一并出售而作罢。谢尔久科夫被免职查办后,俄罗斯开始着手建设自己的陆军信息化系统,但时至今日,俄军的信息化建设无疑还是很不理想,之前笔者已经说过,在乌克兰战场上,交战双方竟然没有敌我识别系统,靠胳膊箍和大白字分敌我,这可是在两国武装力量已经交恶了八年左右的情况下,实在教人大跌眼镜。

无论如何,现在前线的俄军部队,依旧不要指望能批量拿到红场阅兵的那些新式武器,各种民用“替代品”依旧是前线俄军能够指望的。无论“打什么仗装备什么武器”的理想多么美好,“有什么武器打什么仗”依旧是几千年来战场上的冰冷现实,至少在新世纪的第一场工业国之间的战争中还是如此,所以,达瓦里氏们,努力吧!

乌克兰战场上的俄军依旧要立足于能获得的“好东西”……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yzl/5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