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大号 >> 大号优势 >> 正文 >> 正文

民国大师被问你点化弘一法师出家,自己怎还

来源:大号 时间:2023/2/15

民国大儒,实乃国之贵宾。

年,“老人家”在北京宴请马一浮老先生,马先生被安排坐在主宾位置,“老人家”和周总理分坐两旁。

居中老者为马一浮先生

苏联领导人伏罗希洛夫访华时,周总理陪同他到杭州蒋庄拜访马一浮。

周总理介绍说:马一浮先生是我国著名学者,是我国唯一的理学家。

伏罗希洛夫问马一浮:您在研究什么?

马先生答:读书。

他又问:现在做什么?

马先生还答:读书。

伏罗希洛夫想请他出去走走,马先生答:恕不奉陪。

马一浮、梁漱溟、熊十力是新儒家的三位代表人物,三人亦为至交好友。

幼时的马一浮天资聪颖,记忆力超人,过目成诵,在乡间有“神童”之称。

马一浮四岁入私塾,先生问他喜欢什么诗?他稚嫩地说:《茅屋访高僧》。

先生惊诧不已,四岁孩童竟知李商隐的诗。

九岁时,父亲聘请了当时颇有声望的举人郑目莲为师,教马一浮读书。

但不久,先生坚决请辞。

马父以为儿子少年顽劣,不听教诲,惹先生生气,便赔罪挽留。

先生告知,他是因为马一浮天赋异禀,才智过人,自愧无法胜任,不想耽误学生前程,才自动辞教。

先生走后,父亲除了偶尔亲自教导马一浮读书外,马一浮更多是靠自学。

母亲生病去世前,对儿子放心不下,考11岁的马一浮学业,她指着庭前菊花命他作五律诗。

他应声而就,曰:

我爱陶元亮,东篱采菊花。

枝枝傲霜雪,瓣瓣生云霞。

本是仙人种,移来高士家。

晨餐秋更洁,不必羡胡麻。

母亲听后喜忧参半,而此诗果真成为马一浮一生坎坷的先兆。

年,16岁的马一浮在绍兴县试中一举夺魁,声名大噪。

浙江名士汤寿潜(民国时浙江第一任都督、交通总长)读过马一浮的文章后,大加赞赏,要将长女汤仪许配给马一浮。

马一浮的父亲正患病卧床,需要冲喜。两家协商,决定提前办喜事。

年,17岁的马一浮娶汤仪为妻。

婚后,马一浮在绍兴府城觅得房屋,与妻子一起居住,并以秀才身份进入府学,继续学业。

汤仪比马一浮大一岁,虽不识字,但温婉贤淑。

她服侍有病的公公,对丈夫体贴入微,夫妻感情甚笃。

婚后,马一浮还耐心教妻子识字读诗。

年,在上海学习的马一浮接到家中来电,告知妻子病危。

他连夜动身返乡,于两日后回到家中,却只看见亡妻的灵柩。

马一浮肝肠俱碎,坐在汤仪灵柩前,不吃不睡,不哭不语。

直到汤仪下葬后,马一浮回到冷清的屋子里,方灵魂回窍般嚎啕大哭起来。

此后,马一浮终生未再娶,孑然一生在乱世漂泊。

马一浮此后与岳丈家一直关系良好,岳父汤寿潜非常看重马一浮,一直供他读书。故而马一浮生活优裕,有充足的时间研究学问。

当时,一些世阀大户家的女子,仰慕马一浮的为人,通过各种方式将爱慕之情传达给他。

但马一浮表示不再续娶,他毅然在报刊上登出了婉拒友人为他续弦的公开信。

此举赢得了汤家上下的敬重。

马一浮晚年,一直是亡妻的侄女照顾他的生活。

马先生的人生经历颇有点日本作家川端康成的凄凉味道。

从儿时起,马一浮的三姐、母亲、二姐、父亲、妻子接连去世。

到大姐出嫁后,马家一家七口,除了一个终身未嫁的姑姑外,只剩马一浮一人。

年底,父亲病重,马一浮接信后忙回乡探望。父亲对儿子在外读书极有意见,认为他不顾生病的父亲,也不照顾妻子,是不尽本分。

马一浮到床前向父亲问安时,父亲激动地揪着马一浮的耳朵让其跪下。因情绪波动剧烈,父亲的病情加剧,医生也束手无策。

此时,一位长者说:要救你父亲的命,除非子女割股和药,才有希望。

一时大家都看着马一浮。

这时,马一浮的二姐跑到房内拿出刀说:弟弟是马氏门中的独苗,如果割了他的肉有个三长两短,对不起死去的母亲,还是让我来承担这个责任吧。

说罢,二姐挽起袖子,用利刃割下左臂上的一块肉,和药后让父亲服下。

马一浮被认为是将原版《资本论》传入中国的第一人。

年,马一浮到国外游历,先至美国,后到欧洲。

他在出国前,就听说马克思有一部《资本论》,一到美国他时时留意。

一日,他患感冒,带病到“约翰书店”买书,竟看到了渴望已久的英语本《资本论》。

他大喜过望,如获至宝。

回国时,马一浮又买了一本德文版《资本论》。

回国后,他将英文本送给了好友谢无量,德文本送给上海“国学扶轮社”收藏,并建议将之翻译出版。

后来,这本《资本论》成为杭州大学图书馆的压库之宝,上面有马一浮的题跋。

在美国期间,马一浮没有进美国学校学习,而是边工作边按自己的喜好及需要买书、读书、译书。

年,马一浮又到日本游历,向一位日本人学习日语和德文,同时阅读《资本论》和《浮士德》等著作。

在国外的两年,马一浮逐渐认识到,西方思想并不能真正解决中国的问题,希望用西学解救中国,行不通。中国固有的传统文化,才能解决中国问题。

在镇江隐居期间,马一浮翻译了《堂吉诃德》,以《稽先生传》为名,发表在《独立周报》上。

年年底,马一浮回到杭州,住在西湖畔的广化寺。

他每天到文澜阁读书,如是三年,足不出户,潜心国学,尽阅《四库全书》。

文澜阁的书有36,多册,他看了三年,看了3万多册肯定是有的。

如父如子的师生情谊。

马一浮的弟子寿毅成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攻读博士学位时,其父病重,写信让其立即回国拜马一浮为师。

寿毅成回国找到马一浮,说明父亲的意愿,马先生出口回绝。

寿毅成双膝跪地,哭道:如果您不当我老师,我怎么对得起我父亲。

说完,长跪不起。

马一浮只好同意收下这个学生。

后来,寿毅成患癌症住院,其父母早亡,夫人也不在身边,马一浮得知其病重的消息后,医院陪护。

此时马一浮正患白内障,为了能天天陪伴寿毅成,医院住院,住在寿毅成的隔壁,照顾其吃饭、小便等。

同病房的人以为这个白发苍苍、一把胡子的老人是寿毅成的父亲,得知是其师时,都深为感动。

新中国成立初期,陈毅市长到杭州拜访马一浮。

当时马先生正在午休,家人想唤醒他,被陈毅阻止。

家人请陈毅进屋,陈毅怕打扰马一浮休息,不肯进门,站在屋檐下伫候。

不一会儿下起细雨,等马一浮醒来将陈毅迎进屋时,陈毅的衣帽鞋袜皆湿。

马一浮大为感动,应邀担任了上海市文物管理委员会委员。

马一浮入川办书院,到重庆后,老蒋亲自为其接风。

宴会结束后,老蒋把马先生拉到一旁说:素来仰慕大师的德望,要请教治国之道。

马一浮推辞再三,最后说道:唯诚可以感人,唯虚可以接物,此是治国的根本。

南京政府为了请马一浮出山,先让其侄儿马镜泉到南京国史馆任职,但马一浮并不理会,仍在杭州隐居。

孔祥熙的母亲去世,孔派人找到马一浮,请先生为其母写一篇歌功颂德的墓志铭,马一浮婉拒。

孔祥熙不死心,再派人向马一浮请求,并许以黄金若干为酬劳。

这次,马一浮听说是金钱交易,顿时从椅子上站起来,冷冷地说道:我从不为五斗米折腰,请回吧!

马一浮赴宴,不必主人相请,便径自入座,先据首位,从无例外。

马一浮个子较矮,但脑袋极大,他平时不戴帽子。

一年初冬,他要到北京参加全国政协会议,为了保暖,家人想给他买顶帽子,可是跑遍杭州,竟找不到他能戴得下的大号帽子。

抗战期间,马一浮在浙大开国学讲座时,校长竺可桢常去听讲。

马一浮在杭州熟读的二十年中,蔡元培、陈百齐曾邀请他出任北大文科学长,浙大校长竺可桢亦邀请他到浙大任教,他一一谢绝。

他一心读书,基本不发表文章,不刊行著作,《独立周报》向他约稿,也被拒绝。

年,浙江办杭州钢铁厂,厂址选在马铃山附近,按规划,要把马铃山的小山头削平。

规划范围内的马家坟墓必须动迁。

马一浮不知所措,极为着急。

周总理得知后,即电告浙江有关领导:马先生的先祖茔墓一定要保护,已砍了的坟头树先设法补种起来!

杭州钢铁厂常委按指示修改了设计,保留了马氏墓,同时发动常委机关干部在马氏墓地植树。

马一浮深受感动,对周总理极为感激。

年,马一浮八十寿诞,周总理拨出1万元专款,作为马一浮刻书的基金,以此祝寿,表彰这位为保存与发扬国学做出杰出贡献的学者。

新中国成立后,马一浮担任过浙江省文史馆馆长。

“十年期间”,马一浮被扣上了“反动学术权威”的罪名,被“小将们”抄家。

马先生恳求说:留下一方砚台给我写写字,好不好?

“小将们”不答应,反而猛掴其面。

就在“小将们”准备烧书时,省图书馆古籍部的一位干部说:小将们,你们这样做不对头的。他是反动学术权威,要不要批判?要批判;要不要资料?要资料、你们都烧光了,资料哪里来?

小将们一听有道理,就不烧了。

结果把蒋庄的书装了三辆三轮车,运到省图古籍部。

当马一浮听说李叔同的弟子潘天寿在美术学院被挂牌P斗时,他连叹两声“斯文扫地,斯文扫地”,从此便不再言语。

李叔同出家后曾说:马一浮是对我影响最大的居士。

李叔同和马一浮相交数十年,他一直视马一浮为老师,李叔同受马影响,开始向佛。

他从马先生那儿请了不少佛典经书回来阅读。出家后,仍然跟马一浮谈佛论道。

楼达人与马一浮结识多年,一次他问马先生:您是佛学家,又点化李叔同出了家,可您自己为何留居尘世?

马先生哈哈大笑说:因为我六根未尽啊。

马一浮在杭州海潮寺讲《起信论》时,弘一法师每次必到,像学生一样侍立末席,专心听讲。

年夏,弘一法师自感“手颤、眼花、神昏、臂痛不易举”,以为“皆老之相”,决定正式闭关,不再于世人来往。

但他仍不忘马一浮,托夏尊丏转交石图章一包,“向马一浮致诀别之意,说今后不再通信及晤面矣”。

年,弘一法师圆寂,马一浮为其挽诗。

年,弘一法师的舍利塔在虎跑寺落成,塔身上“弘一大师之塔”为马一浮题写。

年6月2日,马一浮胃病加剧,出血不止,经抢救无效,溘然长逝,终年85岁。

梁漱溟称马一浮为:千年国粹,一代儒宗。

丰子恺评马一浮:无论什么问题,关于世间的或出世间的,马先生都有最高远最源本的见解。他印证古人的话,无论什么书,都背诵出原文来。

戴君仁评价老师马一浮说:中国历史上大学者,阳明先生之后,当推马先生。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jzl/35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