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大号 >> 大号资源 >> 正文 >> 正文

谈新冠,别再总盯着流感了

来源:大号 时间:2023/6/14
头部白癜风怎么办 http://pf.39.net/bdfyy/bdflx/150617/4640703.html
                            

以下文章来源于底线思维,作者岑少宇

底线思维.

欢迎突破次元壁,来到观察者网时评专号~

在探讨时一味比较流感和新冠的数据没有多大意义。并不是说新冠的致死性降到流感水平,就必然要放松管控;同样,也不是说,只要还没降到流感水平,就一定不能放松管控。

文观察者网专栏作者岑少宇

保护生物学观察员,《生物学的足迹》

疫情进入年,奥密克戎毒株在全球范围大规模传播。临床医生普遍认为,无论从致死率还是住院率来看,奥密克戎的毒性都要弱于德尔塔,更弱于疫情早期的毒株。

上周,《柳叶刀》杂志发布了关于奥密克戎毒性的大规模统计研究。英国卫生安全局(UKHSA)收集了从年11月29日到年1月9日的英国英格兰地区新冠确诊数据,总数高达万例多患者,其中万例多为奥密克戎感染,应该说能够得出比较可靠的结论。

和德尔塔相比,感染奥密克戎的整体住院风险下降59%,就医风险降低44%,感染后28天内死亡风险下降69%,充分印证了临床医生的“感觉”和一些小规模的统计。

在这样的背景下,是否真能把奥密克戎当作“大号流感”,就成了一个在国内外都非常热门的话题。

比如,英国的《金融时报》就煞有介事地发表文章,声称感染奥密克戎的致死率(IFR,infectionfatalityrate,也有用risk或proportion的)已经低于流感。只不过,它用来对比的数据是新西兰流感……

为什么这么麻烦要用千里之外、总是被人遗忘的新西兰?

因为它引用的新西兰流感IFR是0.%,那么英国呢?哪怕在年H1N1大流行的时候,9-12月也只有0.%,6-8月只有0.%。

显然,拿英国的流感数据比,就不大好说是“大号流感”了,得说“大大大大大大……号流感”。

老牌媒体《金融时报》“从善如流”,受到批评后,马上改掉了数据的新西兰来源,但结论却不变,计算出的流感数据范围还是和新西兰那个差不多,反正其中有需要估计的部分,继续玩数据就行

暂且把《金融时报》玩弄数据的行为放在一边,我们其实本来就不必过于纠结在新冠与流感的比较上。

首先,季节性流感和新冠都没有什么将要“灭绝”的迹象,未来两者很可能同时与人类共存。

即使新冠的致死性真降到和季节性流感一样,也不意味着流行季的呼吸疾病死亡人数、对医疗系统的压力就会回到过去,极可能仍大大高于曾经只有季节性流感的时候(当然会小于两者的简单相加)。可见,考虑“常态化”的情况时,单看新冠或流感的数据未必恰当。

真实世界数据应当可以看出这种叠加的压力,但国内由于疫情管控得好,对此几乎没有一手的数据和体会;而海外由于疫情严重,新冠致死仍然大大高于季节性流感,大概也难以顾及真正的“常态化”是什么样,还没心思想这个“我们再也回不去了”的问题。

其次,流感并非什么“金标准”。

对于人类来说,防护疾病要付出经济社会代价,避免疾病的损害也可以挽回可能的经济社会损失,孰轻孰重,不同社会判断标准迥异,对死亡人数的承受力也各不相同。

人类与季节性流感共存的事实,并不意味着它就是判断人类能否与其他疾病共存的标准。只是恰好有这么个疾病,其传播力、危害性、防治代价的组合,落在各个社会大致都能够接受的范围内。

每一起死亡,对个人、家庭、朋友来说都是悲剧,但从社会角度而言,这个“可接受范围”不易估计,却真实存在。其他传染病在这些方面的组合,也可能落在“可接受范围”内,并非要与流感一模一样。

综合上述两点,在探讨时一味比较流感和新冠的数据没有多大意义。并不是说新冠的致死性降到流感水平,就必然要放松管控;同样,也不是说,只要还没降到流感水平,就一定不能放松管控。

放松的标准应该基于经济、社会、医学等等的综合考量。由于新冠疫情形势已可以分成“中国”与“外国”,评估经济得失要包括国内外循环,变得非常复杂。即使只看医学方面,也要考虑呼吸系统传染病带来的总体压力、死亡人数的社会承受力、后遗症的影响等等,绝非新冠PK流感就能概括。

值得一提的是,尽管被归为新冠后遗症的传言、报道很多,但目前还没有发现学界公认的严重后遗症。患者如果得小儿麻痹症致残了,可以定伤残等级,对社会生产、保障带来的影响,也有比较成熟的衡量方法,但新冠最多的后遗症只是乏力、气喘、疼痛,很小部分的患者据称有认知障碍等,准确评估这些症状对社会的影响并不容易。

而且,很多研究其实基于前期“更猛”的毒株,对奥密克戎的后遗症研究仍不充分。但目前也没有迹象表明,这个更弱的毒株,反而会产生更强的后遗症。

第三,放开管控很可能是个动态过程,过于注重新冠和流感的“静态”数据比较,反而容易误事。

新冠的一大威胁是医疗资源“挤兑”。即使“后疫情时代”呼吸系统传染病的各方面组合落在前面所说的“可接受范围”内,成为一种“新常态”,但只要在从目前的“管控常态”向“新常态”转换时举措失当,依然可能造成部分地区医疗资源“挤兑”,导致不必要的损失。

跟踪当前及未来主要流行毒株在占据优势地位后的致死率、重症率、住院率等数据固然重要,也要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lczl/52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