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大号 >> 大号发展 >> 正文 >> 正文

周昌义拒绝发表平凡的世界情节太过于庸

来源:大号 时间:2024/12/20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千里马如果遇不到自己的伯乐,那么它也不会被赏识,而一部文学作品和编辑的关系,就像是千里马和伯乐的关系。

大家可能不知道的是,激励了无数青年才俊的《平凡的世界》出版之路非常坎坷,正如不被赏识的千里马一样。

因为没有得到过编辑的认可,《平凡的世界》甚至一度被知名的文学杂志退稿,差点儿就不能被大家所看到。

周昌义

当时的周昌义在看到《平凡的世界》后,因为觉得情节太过于庸俗,一度都读不下去。

他甚至都不敢相信,这居然是路遥准备了三年写出来的作品。

01两极分化的评论

《平凡的世界》是很多学校都要求读的一本经典著作,它曾经获得了年第三届的茅盾文学奖,还影响了无数的读者。

但是直到现在,对于《平凡的世界》这本书的评价,还是两极分化的。

《平凡的世界》

有人觉得这本书虽然语言朴实,但是却描写出了最温情真实的故事。

还有人觉得,《平凡的世界》情节太过于俗套,文字描写甚至太过于粗糙,缺少了艺术中形而上学的东西,导致艺术也变得并不精致了。

这也导致《平凡的世界》的出版之路极其坎坷,不仅无处发表,而且被退稿了很多次,即便是在出版之后,这本书的争议也从来没有停止过。

因为路遥当时的作品,并不符合时代背景,更引起不了读者的强烈共鸣,这也是为什么有很多文学评论家批评,这是一本过于陈旧而刻板的文学作品。

但这本书是路遥从小的梦想。

路遥

他曾经说过,小时候他就想写一部百万字的长篇小说,这本书要写到他的家乡,写到他的黄土地和他周围最普通最平凡的人。

这本书他要准备三年,写作三年。

但最后,他写这本书耗费的时间,可不仅仅是这六年,甚至是他的余生。

02不迎合主旋律的作品被拒绝数次

我们都说艺术源自于生活,而文学作品也正是如此。

路遥

仔细想想,现在被广受大家欢迎的作品都是符合当代主旋律的,无论是电影,电视剧,还是文学作品都会按照当时的时代背景进行创作。

但路遥却反其道而行之,他当时没有这样的观念,反而要进行一次尝试,创作不符合当时主流观念的《平凡的世界》。

光是这样的初衷,就已经注定了这本书未来的坎坷走向。

但路遥还是强烈地想要做自己,他觉得自己的作品,不是写给文学评论专家来看的,而是要写给数以百计的普通读者。

路遥

他认为,文学作品本来就是源自于生活,它就是应该反馈给读者,取悦读者,而不是取悦这些所谓的文学评论专家。

他们虽然定义了一部作品的文学性,定义了它专业性上的好坏,但是他们永远不会考虑,取悦读者的时候其实根本不需要刻意的高雅。

其实当时路遥已经是一个成熟的作家了,他也在全国范围内知名度非常高,但是他的这篇作品,就被当时还是一个初出茅庐的小编辑周昌义拒绝了。

那是年的春天,作为一个初来乍到的小编辑,周昌义知名度很低,更没有直接约稿知名作家的资格。

周昌义

尽管他带着任务想要去陕西约稿,可他根本不可能约到大作家路遥和贾平凹,所以,他也只能将视线放到那些不知名的年轻作家身上,希望能够寻找一些新生代的力量,挖掘一些好的作家。

但是当他到达陕西的时候,路遥居然托朋友找到了周昌义,这也让周昌义非常吃惊。

凭借路遥当时的身份和地位,他直接可以约那些十分厉害的杂志社,比如说《当代》和《十月》,毕竟这样的大杂志社编辑经验丰富,也更权威。

可没有想到,他却找到了周昌义。

周昌义本以为他会奉献一个多么厉害的作品,但他没有想到,会是这样一本《平凡的世界》。

《平凡的世界》人物

其实对于路遥来说,他之所以辗转反侧来找到周昌义,也有自己的打算。

他觉得周昌义虽然是底层出生的一个小编辑,没有什么经验,也没有什么阅历,但是这也是他的优点。

他不会根据之前编辑的固有思维来看待一个作品,更不会受到时代背景的影响,而这样的编辑才是他想找的知音,也是可以发现《平凡的世界》这本书真正的伯乐。

再加上《平凡的世界》里面描写的是煤矿生活,而周昌义的家庭也是矿工,所以他应该会很有共鸣。

矿工

但没有想到的是,周昌义并不是他所寻觅的那个最佳伯乐,与此同时,表示了失望的也有周昌义。

被一个著名的作家约稿,他内心的喜悦是可想而知的,当他满心期待的与路遥见面之后,拿到《平凡的世界》手稿却失望了。

当时周昌义回到招待所之后就连夜的开始阅读起来,但是没有看到几页,他就看不下去了。

当时,他评价《平凡的世界》只说了这样一句话:30多万字的第一部,他还没有来得及感动,就已经读不下去了。

《平凡的世界》

可见这个作品对于周昌义的吸引力有多差,周昌义刚读到前面的内容,就可以想到后面的故事情节,根本一点悬念都没有,这让他很难再地读下去。

不仅是故事代入感不强,这部作品的语言也太普通低俗了,他甚至觉得,当时《时代》杂志在连载的大多数作品,都比这本书的可读性要强太多了。

所以,周昌义第一次拒绝了路遥的作品。

为了找一个合适的理由,周昌义只是说因为满足不了路遥的三个要求,所以只能退稿。

路遥

但其实这并不是什么苛刻的要求,路遥只有简单的三点,首先是全文一起发表,其次是要头条,第三个就是要大号的字体,这三个要求其实也并不是什么,难以达到的要求。

很显然,周昌义就是以另一种委婉的方式,拒绝了路遥。

而对于一个已经如此成名的作家,被拒稿也是很伤自尊的,与此同时,他的作品也遭到了一定程度的质疑。

好事不出门,坏事行千里。很快,路遥这个大作家作品被拒绝的消息,一下就在文学圈传开了。

《花城》

后来,路遥就只能把自己的这部作品放在《花城》上面进行刊登,但《花城》仅仅在刊登了第一部之后,就停止了后面两部的刊载。

其实《平凡的世界》第二部,根本没有在任何杂志上发表过,第三部好不容易有杂志愿意发表了,却是《黄河》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小杂志社。

这就相当于路遥积累了好长的时间,呕心沥血写出来的作品却无法让大家看到。

这对路遥来说,才是最致命的打击。

路遥

你可以说我的作品不好,可以说它不符合主流。但是你连看都没有看过就拒绝了,实在是让人太不甘心了。

03写作过程历经千辛万苦

路遥的不甘心,也源于他对于这部作品的付出。

他从小的梦想,就是写一篇长篇小说。那些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大部分的代表作,都是一部长篇的作品,但他们都是四五十岁才完成的。

诗人则会在二三十岁的时候,就把一生最重要的作品写完了,而路遥也想写一部他人生当中最重要的作品。

路遥年轻时

但是他要和前人比,他要比他们写的更早,在40岁以前就完成他这一生中最长的作品。

所以在他33岁的这一年,构思了这部《不平凡的世界》,字数为万字。

他想通过这一部作品反映出年之后,中国十年间的变化与改革。

而万字,又岂能是那么容易就写完的?

为了坚定心中的目标,他还专门去了一趟毛乌素沙漠进行宣誓。

毛乌素沙漠

而在这趟沙漠的旅行当中,他也收获了更多坚定的信心,这让他不仅斩断了对过去的留念,更坚定了他走向明天的决心。

路遥后来回忆起表示这场沙漠当中的誓师,都觉得很有意义。

因为这让他在今后的六个年头的岁月当中,无论条件多么艰苦,都能够秉承着坚定的信心,一直努力的创作下去。

而这场创作的旅途,也是他人生最为艰辛的时刻。

路遥

在准备阶段,路遥开始阅读各种中外的名著,从一些长篇的小说当中吸取经验和技巧。

为了还原更真实的时代背景,他也读了很多的新闻报道,比如说有光明日报、延安报、人民日报等等。

创作本来就是非常费头脑的,而且极度枯燥乏味。

可是,路遥用自己的笔坚持着心中的梦想,构建着脑海当中最平凡的世界。

这样的日子坚持一年两年还行,坚持五六年,真的就是那一句:热爱可抵岁月漫长。

路遥

明明是这样的一个大文豪,创作的环境却异常恶劣。

门背后的烟头可以放满两个垃圾桶,还有满地被他写废的纸。

当时的路遥不让服务员进去打扫,因为害怕思路被打断。而他房间里唯一的奢侈品,就是抽屉里的一包桃酥。

可就算这样,他也记不得吃。因为当思路打开的时候,他一动笔就完全陷入到了写作当中,在中间甚至连水都顾不上喝,更不要提吃抽屉里的那包桃酥了。

他的眼睛长时间被熬得通红,嘴巴也都变得干涩。

在这长时间的创作当中,也给路遥的身体造成了很多其他创伤,比如说他的手指,因为长时间地翻阅资料,让他不仅生出了很多老茧,而且也让他创作的时候握笔很痛。

我们知道干活会让手生茧,但大家可能从来想象不到,一个人因为翻书页还能生了老茧,可见他翻阅过多少的资料。

路遥的身材也在长时间的创作当中变得佝偻,他要在堆满各种资料的房间里面,长时间待着,坐着不停的创作,时间长了背也坨了。

但在别人眼里,这就是一个无法理解的行为。

路遥

路遥坐拥着那么多好的作品不去宣传,反而要耗费这么长时间,写一个大家当时还不被理解的非主流作品。

况且这本书实在是太耗费时间了,这本书在创作的过程中,路遥光准备工作就近期了两年多,直到年的春天,作品才完稿。

这凝聚了他多少年心血的作品,却被编辑认为是粗制滥造,这样怎么会让他甘心呢?

04叶咏梅成为《平凡的世界》伯乐

在经历了大家不赏识这部作品之后,路遥和《平凡的世界》的转机,也在年来临。

叶咏梅

当时路遥机缘巧合下送给叶咏梅这本书,没想到却得到了叶咏梅的理解,她更是感受到了书中传递出来的精神内核。

于是叶咏梅用自己的方式,将这本书介绍给了世人,通过中央人民广播电视台来向大家宣讲。

收音机将这本书,完完全全的展现在了大家的脑海当中。

这个世界就是属于普通人的世界,普通人当然在过一个平凡的世界,但平凡也是伟大的。

叶咏梅(左一)

路遥也是一个平凡世界当中的劳动者,他想要把普通人,当作他创作的上帝。

他希望通过这本书告诉大家,无论在生活上有多少困难、痛苦,甚至是不幸,但我们仍然有无数的理由,为我们所生活的土地和岁月而感到自豪和骄傲。

正是这样,大家终于感受到了这本书是什么样的内核与价值,三年之后,因为太过于畅销,《平凡的世界》还获得了茅盾文学奖。

但是,繁华仅过了一年,路遥就因肝硬化在西安逝世,年仅42岁。

路遥

好在路遥临终前,他看到了自己的作品被大家所理解,他也完成了自己的目标,那就是在40岁前,写完自己人生中最长的一篇作品。

但是当世人终于理解路遥的时候,他已经离开人世了,这也是让很多人感觉到心痛和无奈的。

虽然我们说,金子在哪里都会发光的,时间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但是,当金子开始发光的时候,最想看到的原作者早已离开人世,这不知道是一种可悲还是一种无奈?

几年之后,当周昌义在回想起这段往事的时候,他也曾经表示,重新再读《平凡的世界》这本书,感觉和之前是完全不一样的。

《平凡的世界》

但是他也不后悔,毕竟如果再给他这样一次机会,他还是会犯同样的错误。

这就是一个普通的编辑,和伟大的文学家之间的差异,他永远不可能超越时代背景,来看待一件事情。

这其实都是很正常不过的事情,阳春白雪和下里巴人并不是两种极端,文学也不一定就是高雅而又优美的,它更多的是在反映现实。

“生活就是这样,不能处处叫人满意,但是我们仍应该有热情继续下去。人活一生,值得爱的东西很多,不要因为一个不满意就灰心。”路遥的这句话,应该也是对周昌义的一种最好的安慰。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yzl/831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