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是冷兵器时代,与今天枪炮的远程射击不同,古代远程武器箭的威力是有限的,而且不易射中目标。故而,最有效的作战方式往往为近身作战。既然是近身作战,近身武器就显得极为重要了,剑就是其中最有效、最常用的武器之一。
一提到剑,大家就一定会想到我国古代那些名剑,比如:越王勾践剑、乾隆剑等等。他们跟随着自己的主人,征战沙场多年,在战场的士兵嘶吼声中,敌人鲜血的飞溅下留下了传于后世、可歌可泣的英勇故事。但我们的思绪也就仅限于此,脑海中不断浮现的都是传统的中国古剑,再出名、再精美也无非是中原地区名剑,对于四方蛮夷之地的剑却很少有人了解,今天我们要谈到的正是古代中国中原地区之外的剑。
这些非正系文明产生的古剑究竟长什么样子呢?中国古代文明的主体,就在现今河南河北地区,也就是我们说的中原之地,当时的人们,认为天圆地方,得分九州,除中心之地外,其他地区都是蛮夷所生活的地方,这就是古代人的天下观念。而蛮夷,要数北方蛮夷最为厉害,他们一直都想逐鹿中原,因此与中原地区的人民展开过多次大战。
在西周时期,这些北方蛮族,例如戎、狄等,使用的是标准的直柄短剑,这类剑大概只有20—30cm长,从剑头到剑柄尾部,都是十分笔直的,你完全可以将其想象成一个超大的匕首。除此之外,这种剑构造坚固,削铁如泥,重量又较轻,适合快速作战,即使不作战的时候也十分利于携带。
另外,北方那些所谓的蛮夷人,同样有着人性中爱美的特质,他们也喜欢给自己的宝剑进行装饰,使其看起来特性鲜明。最常见的就是在剑的尾部也就是剑柄上做文章,他们会将剑柄制作成自己所崇拜的图腾像,比如:蛇、龙、鸟、老鹰等。不过到了东周末年,也就是春秋时期,这种将剑柄制作成兽类的行为也就不流行了,而是流行统一样式的双环型剑柄,这种剑柄,简单实用,易于持剑人对剑的使用,标准化的出现也同时也意味着,蛮族的文明化。
根据有关专家考证,这种双环型的剑柄实际上也是根据之前的兽类剑柄中的鸟类演变而来的,只不过这种剑柄既方便生产又方便使用,再加上战争频繁,他们便不再花大心思在剑柄的美化上了,而是专注于剑柄对于剑本身实用性的考虑。
到了东周时,这种剑几乎在北方蛮夷部落每个士兵身上都能够见到,应用已经十分广泛了,特别是在今天的内蒙古一带地区和沿秦代的古长城一带地区,他们的这两处的活动量较大。考古学家在这些地方也发现了不少的这种直柄短剑的遗存地,甚至有不少两千多年前的实物出土。
这类剑虽然历经了千年历史的洗礼,但是由于当年太常用了,导致如今被挖掘出来的量也不少,如果读者有兴趣,去北方的博物馆看看,不少博物馆都藏有这种直柄短剑,与其它稀世珍宝比起来,算是现存量比较大的了。
从年开始,文物局用长达四年的时间完成了对先秦山戎墓地的挖掘,这一墓地主要有三处,每一处都发掘出来大量的这种直柄短剑,其中出土这类剑最多了一个墓竟然出土70多件。虽然这些剑,形式各样,但是每一把的大体形状都离不开我们之前对于直柄短剑的描述,毫无疑问,出土的这些剑就是直柄短剑,从生产出来,到陪葬,再到被现代人发现,已经有了两千多年的历史了。
除了剑本身外,那些北方蛮夷人对于剑的佩戴方式和中原人也是有很大区别的。因为剑的不同,中原地区喜欢使用长剑,长剑又长又重,不是很方便携带,所以他们会常常在剑柄安装一个扣,便于挂在腰间,或者直接用东西绑着,背在身上。而对于使用直柄短剑的蛮夷人就不用这么麻烦了,他们主要是两种佩戴方式,一种就是直接插在腰带上,还有一种就是用一个绳子穿过剑柄,然后系于腰间。先秦之后,由于民族的不断融合,中原地区的文化传到了蛮夷之地,他们也就受到了中原地区人民佩剑法的影响,慢慢的,二者就趋于一致了。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f/71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