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不聊英语启蒙了,聊聊这次的上海疫情。借这次乱象把一些问题思考透了,将来也许能挽救家人的生命,比讨论英语启蒙方法有意义得多。
无论是个人还是集体的损失已经酿成,全城解封依旧遥遥无期。与其在焦虑中度日,不如把这次上海疫情当成更极端情况的预演。比如,当新冠变异出杀伤力更强的变种,卷土重来怎么办?或者,当战争来临怎么办?
大局并非我们能左右,我们可以看到的是,原来乱世可以乱到这份上:
(图为未出月子的产妇和新生儿的求助,上下划动查看)
关于倒卖捐赠物资、物价飞涨的若干消息:
(请上下划动查看图片)
在这样的乱世中,我们应该如何决策,才能自保?
苦难,是最宝贵的财富。
管理水平如此拉跨的封城,是每个家庭和孩子们的不幸,也是我们的幸运。
如果家里有已经懂事的孩子,可以拿每天的新闻(尤其是求助信息、疫情通报)给他们看,如实告诉他们真实的物价,启发他们思考:遇到这种情况,你会怎么办?你选择不惜代价地采买什么、囤多少?
没有比这更好的实验场,因为只要注意追踪新闻,他们的决策结果,往往过几天就能看到。
我在4月10号静下来认真反思过一次,当时做了如下记录:
浦西封控前,有三个时间节点,动过离开上海的念头。但现在回头分析,也并非好决策。
一是在3.22-3.25之间,当时的想法是去三亚。后来事实证明,哪怕当时去了三亚,获得自由身,几天之后依然会被集中隔离14天;
二是在3.26-3.29之间,每日新增破千,飞机的密闭环境对孩子已经极不安全,所以想法是自驾去杭州或湖州(依然是偏度假的想法,没有想到回老家),问题同上;
三是在3.30-3.31,浦东封控进入最后两天,明眼人都看得出按时解封无望。同时我这边预约的摄影师和牙医,都因为突然进入封控而爽约。31号问牙齿能不能请团队里其它医生代为操作,答复为十余人的团队只有2人能到岗,实在排不开。
此时已意识到浦西形势的严峻,但是全家只有我一人有48小时核酸,没办法再离开上海了。实际上,从此时开始,老家的要求也升级为7+7隔离(前7天为酒店集中隔离),而且需要社区去火车站或高铁口领人方可进酒店隔离,父母家和公婆家两边都问了,社区不愿意接收。现实生活不像《开端》可以无限循环,也许下次极端情况情况下的反应窗口期更短。
如果再遇到类似情况,应该怎么做?反复思索,包括回顾3月初以来所能获取到的各路信息,发现唯一解是在江浙一旦有城市出现对上海3+11的隔离要求时(前3天为居家隔离),把抗风险能力低的家庭成员(老人、孩子、病人)先送回老家。
3月12日起,镇江和常州都宣布了3+11规定,从这时就应该迅速联系社区、果断撤离。
在健康码、中高风险信用体系崩塌后,不能再看上海说了什么,而要看周边城市对上海做了什么。包括去年上海也有外溢未报,但是周边城市有低调做出响应,要求有某几个区旅居史的人员主动上报。这只是第一步,3+11甚至更严格的隔离政策可能会持续数月,要坚持住不把这些家庭成员接回来(4月20日补充:所以一开始也要想清楚,是否能够接受和家人这么长时间的分离)。
同时自己在情形失控、但仍可自由活动时,可回老家接受隔离。主动接受集中隔离,然后回家,是对自己和他人都最安全的路径。这比度假路径安全,因为在度假目的地没有产权房,随时可能被酒店赶出去。
交通工具以铁路为优,因为高速出口随时会封,可参考被困高速20天的货车司机的遭遇。开车走小路也不可行,因为小路也可能有当地居民设置路障。如果情形进一步恶化,比如整个江浙因为支援上海或上海外溢,导致防备空虚,可以考虑进一步外撤。但需要提前在外省市准备好安全屋,需要选择远离长三角,且非热门旅游目的地(三亚即为最好的反例)的城市,珠三角等其它经济特别发达的地区也避开。
同时不认为农村适合避难。匹夫无罪,怀璧其罪。家庭里没有足够的武力值保护物资,物资本身反而会导致人身安全问题。所以,远离大本营的二线城市,是最合适的。”
?
?
这篇总结写完后一天,4月11日下午,小区喜提防范区,意味着我们可以出门了。
外面的世界和想象中不太一样,大多数商店依然不开门,区域内个位数的保供单位也只提供线上团购(唯一一家支持自提的平价超市,几天后补举报了)。但终究是在锲而不舍地扫街之后,通过一扇扇只拉起三分之一的卷帘门,加到了几个店家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f/2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