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指麻木、肿胀、刺痛、无力,一不小心碰撞,手部几乎无法动弹……王阿姨已经被这些难以忍受的症状缠绕了近两年,不得不提前“退休”,连喜欢的羽毛球都不敢再触碰。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来到广州医院骨科门诊详细检查之后,确诊为“腕管综合征”,俗称“鼠标手”。
早期,王阿姨双手只是偶尔麻木、疼痛,甩甩手活动一下症状就能缓解,自觉可能因工作劳累导致便没多大注意。
直到半年多前,王阿姨发现双手的麻木感逐渐强烈,伴有刺痛、无力感还拉扯到肩颈部,清晨双手偶尔出现晨僵,晚上睡觉也会被痛醒,各种不适症状已经大大影响了王阿姨的日常生活,无奈之下便四处求医,但一直以针灸、药物等保守治疗,治疗期间有所缓解,效果过后各种不适症状又逐渐显现。
2月份,王阿姨在朋友的介绍下,找到广州医院骨科卢伟杰主任寻求帮助,经过详细的病史询问之后了解到,原来她早年在车间工作,常年需要使用手腕去按压弹簧,结合手部的症状,考虑是腕管综合征,并做了屈腕试验及Tinel征检查都呈现阳性,手指皮肤浅感觉检查发现桡侧三个半指皮肤触觉减退,其中以示(食)、中指中远节尤甚。
随后,王阿姨接受肌电图检查了解神经和肌肉的损伤情况,发现右手正中神经的损伤程度已达中度,左手情况较好暂为轻度损伤。
针对王阿姨的情况,卢伟杰主任建议可以先把较为严重一侧采用手术治疗,损伤较轻的另一侧则使用一段时间的药物观察情况。
完善相关检查后,卢伟杰主任团队为王阿姨顺利完成腕横韧带切开减压术+神经外模松解术,术后第二天,患者表示整只手都“松”了,手指灵活了,也没有发麻的感觉,甚至连平时肩颈痛的症状都得以缓解。
腕管综合征也就是平时常说的“鼠标手”,是一种由于正中神经在腕部的腕管内受卡压而导致的单发性神经疾病,主要表现为腕前部疼痛及手部麻木无力,常见于正中神经分布的拇指、示(食)指、中指、环指桡侧半区域,患者多见于需要进行高强度高频率活动的工作领域和长期电脑使用者,如流水线手工作业工人、厨工、画家、机动车人员等。
该疾病以中老年女性多见,有劳损病史者高发。腕管由8块腕骨和腕横韧带组成,其内有5个手指的9条肌腱(拇长屈肌腱和第二至第五指指浅、指深屈肌腱)和正中神经通过。任何导致腕管内容物增多或空间减少的因素均易致正中神经受压和损伤。
手局部解剖示意图卢伟杰主任解释,长期使用鼠标、在键盘打字,手指、手腕关节反复、过度的活动会因劳损导致腕管内肌腱劳损、增粗,腕管空间缩窄;手指频繁用力,会使手及相关部位的肌腱、肌肉因过度疲劳而受损,腕管内各肌腱周围发生慢性炎症改变。
因此,卢伟杰主任提醒,为避免遭受切肤之痛,预防优于治疗,在日常工作中,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预防:
首先,如果连续使用键盘、鼠标40-50分钟左右,最好停下来休息几分钟,同时可以向各个方向旋转屈伸手腕,或者稍用力重复握拳放松数次;
其次,操作电脑时要调整好电脑桌高度,手腕尽量伸直,使手掌与小臂保持一条直线同处于一个平面上,可选用带有支撑的鼠标垫或者大号鼠标;
再者,如果在工作中出现手掌轻微麻胀或刺痛,关节不灵活的情况,可用热水浸泡或湿毛巾热敷20分钟左右缓解症状;
最后,如果保守治疗无效,症状持续加重,医院就诊治疗。
对于早期的“鼠标手”患者通常保守治疗可取得理想效果;如果保守治疗效果不好可以选择手术治疗,如术中发现正中神经损伤不严重,术后临床效果都比较好,“但如果病程过长,正中神经长期受压而损伤严重的,术后神经功能可能无法完全恢复。”卢伟杰主任特别提醒,平时注意预防,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至关重要。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lczl/85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