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1月21日19时,美国弗吉尼亚理工大学的一家餐厅内,22岁的杨欣(音译)与25岁的朱海洋,正面对面坐着在喝咖啡。
这一天是杨欣到达美国的第十四天,她是该校会计专业的硕士生,朱海洋则是农业经济学博士生,比杨欣早入学一个学期。
据在场的六七个同学说,案发前,两人只是正常聊天,没看出有什么异常,更不曾发生争执。
但毫无征兆地,朱海洋掏出一把大刀向杨欣挥去,并将杨欣的头按在桌上砍下。餐厅内的同学们都吓坏了,没有人敢上前阻止,只是跑到餐厅外报警。
警方到达时,朱海洋满身鲜血,正提着杨欣的头颅站在餐厅中间,场面血腥而恐怖。
弗理工校报《学院时报》称,朱海洋的作案工具是一把大号的厨房用刀,案发前刚购买。据警员尼科尔·埃尔文说,朱海洋被捕时一句话都没有讲,眼神冷冷的,却很坚定。
朱海洋为什么突然杀人?他的作案动机是什么?大家好,这里是没药花园。今天,我们为大家讲述的,是一起让人既悲伤又愤怒的案件——美国弗理工杨欣遇害案。
(弗吉尼亚理工大学为杨欣举办的追悼会)
此案曾一度在留学生圈中引发热议,因朱海洋作案太过突然和残暴,人们对他的动机众说纷纭。
中文网络上甚至一直流传着大量关于受害人的桃色传闻,让许多人相信她因自身过错才被害。
今天这篇文章将用更准确、客观的信息来还原朱海洋作案的真正原因,并替受害人正名。
一、朱海洋
本案发生后的中文报道,很多都用“高智商”“高学历”“学霸”等词语描述朱海洋。
朱海洋出生于宁波,网上有帖子说他的父亲是宁波一所大学的教授。从宁波的高中毕业后,朱海洋考取了上海海洋大学级国贸专业。
案发后,一篇名为《朱海洋qq空间博客》的网帖中写道:朱海洋相貌英俊,大学时期成绩十分突出。
他在大一大二就分别以96、94分的优异成绩通过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大三的时候参加了托福考试,并取得分(满分分)。
第二年,他参加了GRE考试,数学满分,作文只扣了一分;同年他又在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中获得一等奖。此外,他每学期均获人民奖学金。
本科毕业后,朱海洋继续在上海海洋大学攻读硕士学位。年,他顺利申请到美国弗吉尼亚理工大学的农业与应用经济学博士项目,并获得助教职位。
当年秋季,朱海洋前往弗吉尼亚理工大学开始了自己的学术道路。
此案发生后,许多人猜测朱海洋是否有精神疾病。但无论是朱海洋在国内就读的上海海洋大学,抑或是他在美国的学校,此前都没有发现朱海洋有精神问题。
他在学习中遇到的人,似乎对他的评价都不错。弗吉尼亚理工大学国际中心主任金·贝塞克表示,在他与朱海洋接触的过程中,朱海洋总是表现得很礼貌。
《环球时报》一篇报道引述该校中国留学生的话说,朱海洋平日里是个温和、友善的人,他们都对朱海洋残忍杀害杨欣一事感到震惊,无法想象他竟然如此残忍,并认为这或许只是他的一时冲动。
《新闻晚报》曾采访过朱海洋的大学同学及好友王同学。在朱海洋前往美国留学后,两人依然在网络上保持着联系。王同学也不敢相信朱海洋会做出这样残忍的事情。
他向记者回忆起大学时期,他和几个朋友在寝室里玩笑着比划一把刀,朱海洋进来后劝说他们,“别玩了,当心伤着”。在王同学心中,朱海洋是关心身边人的阳光青年。
(朱海洋)
中英文媒体引用的负面评价,大多来自一个在案发前与朱海洋频繁接触的人——朱海洋的房东。这位美国房东对朱海洋的印象很差,据他说,朱海洋经常与周围人闹矛盾,粗鲁好斗。
弗吉尼亚的冬天,气温在零度以下。据房东说,案发前一段时间,和另两个房客合租的朱海洋拒绝开暖气,导致水管冻裂。
房东不得不装了一个恒温器,把温度控制在18度多,但朱海洋为了阻止供暖,甚至拉掉了电闸。
公寓管理员回想起与朱海洋的接触,也认为他很古怪。
就在案发当月,朱海洋突然来到物业办公室,指责物业工作人员偷了他的鞋子。管理员问他,会不会是他的两个室友之一拿的,但朱海洋却一口咬定是管理员偷的。
这样的证词,似乎透露着朱海洋在校外、特别是在临近案发时,有着不为人知的另一面。
二、杨欣
杨欣出生于北京,她的每一张照片几乎都是笑靥如花,认识她的人都说她是一个漂亮、阳光的女生。
(杨欣)
根据杨欣在社交网站上填的资料,她的生日为年8月27日,处女座。案发后,有人发现朱海洋也是那个网站上她的“好友”之一。
思念杨欣,她的朋友在文章中回忆,杨欣的父母姥姥姥爷都是文化人,当过老师,校长,从小家教较严。
杨欣18岁起便独自在加拿大留学,在纪念大学念会计专业。她没有辜负父母的期望,在学校读书刻苦。
杨欣的家境经济条件一般,为了提早毕业,她最后一个学期甚至修了六门课,同时还打两份工,以减轻父母的经济压力。
杨欣的大学英语老师索尼娅·克努森对她的评价非常高,她说杨欣非常的聪明,在不到三年的时间便完成了四年的商科大学课程。此外,她觉得杨欣可爱又外向,是一个好女孩、好学生。
回忆起杨欣,她本科时的同学和老师都对她的离世感到悲伤。
多个杨欣的朋友回忆,杨欣平日生活十分节俭,从不化妆,很少上街购物,穿的衣服和护肤品都是国内带来的,几乎没见她戴过首饰,也不用奢侈品。
她每次吃学校自助餐,可以吃光四大盘子,再吃一片健胃消食片帮忙消化,是有点可爱的女汉子。
(杨欣)
在以优异成绩毕业后,杨欣在当地的一家赛百味餐厅找了份临时工作,很快当上了经理助理(另有一说当了店长)。
她同时还考了GMAT,申请到了美国弗吉尼亚理工大学的会计专业硕士,定于年1月的春季学期入学。
可以说,杨欣在留学期间的生活过得忙碌、充实、上进、不虚荣,以她的性格和努力,必定拥有大好前程。
(杨欣的毕业照)
杨欣曾对朋友说过,在美国读完硕士后想继续读博,以后在大学当老师。案发前,她正朝着这个目标奋斗。
可惜她的人生,在她的研究生生涯开始仅仅14天后,就被中断了……
三、不幸
年1月8日,杨欣到达弗理工所在的城市。第十四天后,她与朱海洋在弗理工大学研究生活动中心一楼的餐厅里喝咖啡。
据在场的六七个同学所说,两人只是正常交谈,没有什么异常,更不曾发生争执。但毫无征兆地,朱海洋掏出一把大刀向杨欣挥去,文章开头的那一幕发生了。
(朱海洋)
案发后,警方在第一时间搜查了凶手居所。在朱海洋的房间里收集到的证物有:
两张购买刀的收据、一个从当地超市购买的包、一部紫色数码相机、一本医疗信息手册、电脑U盘和一本名为《陌生人群》的书籍。
警方在杨欣宿舍里收集到的证物有:一张开给朱海洋的40美元支票、一部照相机、一个粉色的日记本、电脑U盘、电脑闪存和一封没有寄出的信。
调查员透露,在那封信的信封上有一个“红色的唇印”。信的内容和收件人未公开。
此案在中美两国各大媒体的报道下,引发了民众的热议。关于朱海洋和杨欣到底是何时相识的,众说纷纭。
据《中央电视台》当年的报道,杨欣抵达弗吉尼亚理工所在的城市后,由于人生地不熟,通过同校学生介绍,朱海洋前去接机(也有人说是另一个学生接机)。
又因当时学校仍在放寒假,宿舍尚未开放,杨欣曾有几天借宿于朱在校外租赁的公寓。
年4月,朱海洋被审判后,弗吉尼亚当地媒体CollegiateTimes曾发过一篇详细报道。这家媒体参与了庭审过程,信息可靠。
它提到,朱海洋先是在一个在美华人的社交网站上认识了杨欣。
随后,当杨欣来到弗吉尼亚理工,尚未寻找到住处时,朱海洋曾让杨欣在他的公寓住过四天。
此后,他对她展开了追求,希望她能成为女友。
我推测,杨欣在为去美国读书做准备时,在留学生社交平台上,认识了刚好在那个学校读书的朱海洋,于是两人成了网友。
她到达弗吉尼亚理工后,经同校同学介绍后接机的陌生同学应该是其他人。她和朱海洋联系上后,朱海洋为她提供了一些便利,譬如让她临时借住,陪她寻找住所。
据一家英文媒体采访的研究生院工作人员称,朱海洋曾陪杨欣去研究生院报到,当时他显得较为强势,而杨欣则显得温顺,还有一丝紧张。
当时杨欣初来乍到美国,认识的人可能很少,因此在“紧急联系人”那一栏,除了自己母亲的名字,还写下了朱海洋的名字。
(TheDailyNewsLeader(Staunton,Virginia)(-01-24))
根据这些信息以及后来的一些谣言,网上有人编造:“杨欣初到美国时得到了朱海洋同学财力物力人力上的大量帮助,朱海洋8天就花了8万,还带着她四处找房”。
朱海洋那些被证实的帮忙行为在留学生圈中其实很常见。
在美国读过书的同学都知道,刚入学时由一些有车的高年级同学帮忙熟悉新环境是极为正常的事,许多人都或多或少得到过这样的帮助。
四、谣言四起
杨欣和朱海洋从见面到案发最多不过两周,这段时间内究竟发生了什么,朱海洋为何要杀害一个美好的女孩,并且是在公开场合用这样残忍的方式?
年的网络虽然不如现在发达,但已经有大大小小论坛、贴吧、社交网络,都在热烈讨论这起案件。
这时,有人发现在一个叫大都会的网站上出现了朱海洋的账号。
博主的昵称为Haiyang,相关资料与照片都与朱海洋相符。年1月7日题为《股票大蚀,最近很烦,都想杀人或自杀。。。》的日志提到,他炒股亏钱,想杀人和自杀。
这个账号上还发表了一篇日志,标题为《在北京,所有的东西都可以用金钱衡量》。作者称痛恨社会,认为这个社会上亲情、爱情、爱情都需要用金钱来购买,自己变得一文不值。
在另一篇日志《习惯与老歌:未来的路我自己走》中,作者写道“天堂里有美丽的歌声吗?有的话,我愿意早点去天堂!”
如果日志是真的,那朱海洋作案的原因似乎是炒股失败后心理扭曲,有厌世情绪,并想杀人发泄。但这个账号是伪造的。
这个伪造账号提醒我们,网上编故事、搅浑水的人非常多,年就有这种人活跃在各个热点新闻中,更别说网络更发达的年了。
这些错误信息常常会影响我们对一个案件的情绪、感觉和判断。
正因为朱海洋的行为不好理解以及案件备受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bszl/87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