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时间1月11日,世界卫生组织欧洲区域主任克鲁格表示,未来两个月,一半以上的欧洲人可能感染奥密克戎变异毒株。据报道,随着奥密克戎毒株的传播,欧洲多国近来单日新增病例数呈指数级增长。截至年的第一周,欧洲新报告的新冠确诊病例超过万例。美国1月10日新增新冠确诊病例数近万例,再创疫情暴发以来新高。
世卫组织称,在过去30天搜集的近36万份病毒基因序列样本中,58.5%的样本为奥密克戎毒株,德尔塔毒株占比下降至41.4%。当地时间1月11日,美国疾病预防与控制中心(CDC)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截至1月8日的一周内,奥密克戎感染病例估计已占美国新病例的98.3%,而在不到两个月以前,奥密克戎感染病例仅占所有新病例的0.6%。世卫组织表示,奥密克戎毒株正在迅速取代其它毒株成为主要流行毒株。
西班牙首相呼吁将新冠视为流感
专家驳斥:谬论!新冠后遗症远高于流感
据外媒报道,当地时间1月10日,西班牙首相佩德罗·桑切斯(PedroSanchez)在接受采访时说:“新冠病毒的致死率正在下降,我们需要重新评估新冠肺炎从全球流行病(pandemic)到地方病(endemicillness)的演变。”他号召欧洲国家将新冠肺炎当作流感来处理。外媒解释称,将新冠肺炎当作流感处理,就意味着以后不用记录每一个病例,也不用对所有出现症状的人进行检测。
对此,英国格拉斯哥大学病毒研究中心病毒基因组学和生物信息学负责人大卫·罗伯逊(DavidRobertson)教授表示,“认为新冠病毒变种越来越温和”和“视新冠为流感”是谬论。罗伯逊教授指出,目前并不确定新冠毒株是否在逐渐进化后变得温和。他说:“很多人以年的全球流感和年的猪流感为例,认为新冠病毒也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温和。然而他们忽略了有的病毒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得越来越凶猛,比如埃博拉病毒。”他还补充说,虽然奥密克戎(Omicron)变异毒株所表现的临床病症似乎没有此前阿尔法(Alpha)变异毒株和德尔塔(Delta)变异毒株那么严重,但是阿尔法(Alpha)变异毒株和德尔塔(Delta)变异毒株的毒性都远比最先发现的新冠毒株毒性强。
罗伯逊教授还认为,病毒传播的最终目标是尽可能地复制病毒并广泛传播。“尽管杀死宿主并不是病毒的终极目标,但是病毒可能会在杀死宿主前完成传播。”罗伯逊教授解释说,新冠病毒在其传染性最强的时候不会立马造成感染者死亡,死亡的患者往往死在感染后的两到三周内。
世界卫生组织官员凯瑟琳·斯莫尔伍德(CatherineSmallwood)也对“将新冠视作流感”这一说法表示担忧。她说:“目前全球病毒传播状况还有极大的不确定性,且病毒正在迅速进化。我们还远没有到可以称之为‘地方病’或者流感的程度。”
中国近日首次正面“迎战”奥密克戎,中国工程院院士张伯礼于1月11日接受媒体采访时也表示,说奥密克戎是大号流感是不恰当的。虽然它症状比较轻,但是还不清楚它有没有后遗症。张院士说:“新冠肺炎的后遗症还是比较多的,远远高于流感。”
专家警告:
奥密克戎不是终点,病毒可能会持续变异
罗伯逊教授表示,病毒的进化是随机且不可预测的。他说:“奥密克戎变异毒株不是从德尔塔变异毒株进化来的,德尔塔变异毒株也不是从阿尔法变异毒株进化来的。”据悉,自新冠病毒出现以来,已出现多次变异。世界卫生组织根据危险程度将新冠变异毒株分为了两类:已经造成大范围传播且需要担忧的变种(VariantofConcern,VOC)和虽未形成大规模传播却值得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bszl/1445.html